Charlotte Perkins Gilman 是美國著名的社會運動改革家,她在長篇小說《她鄉》(Herland)以及短篇小說<黃色壁紙>(Yellow Wallpaper)當中對於女性角色的描述成為後來美國女性平權運動的重要指標跟參考。


《她鄉》出版於1915年,是以烏托邦式的寫作手法刻劃出在某處一個全部以女人為主體的國家。在那裡只有女人,所有的制度完全以女人為出發點,凡舉家庭、學校、社會、醫療、生育、分工、福利等等措施完全由女性作主。由於「她鄉」這個國度完全沒有男人,她們便以「自體繁殖」的方式來生育小孩,生出來自然也是女的;「母職」這個觀念也非天生具備,要經過評估之後認定該女子適合成為母親才得以生育。這樣的觀念讓三個來自「我鄉」的三個男人充滿疑惑,對他們來說,一個制度良好、發展完善的國家「怎麼可以」沒有男人?帶著這樣先入為主的偏見「勇闖」這個「她鄉」最後當然是弄到灰頭土臉、敗興而歸。

整篇小說就以這三個男人的「冒險」展開了序幕,他們帶了一些自以為可以吸引女人的東西,比如說鑽石珠寶,結果才發現「她鄉」的女人看重的並非這些世俗的東西。他們試著逃脫,又發現他們的力氣並沒有特別大,與她鄉的女子比較起來他們並沒有特別雄壯威武;論智慧,她鄉的女人們似乎還來得高一些—這些荒謬的種種讓這三個男人漸漸的感受到原來自己所攜帶的成見跟預設立場完全無用武之地。

在經歷「她鄉」的種種薰陶之後,這三個男人反而不想離開了,因為若回到原本的社會,他們要面對的可是「吵雜、污穢、惡習罪行、疾病和墮落」,與「她鄉」種種良好的社會制度比較起來,我們這個環境的確「低等」許多。

這本將近一百年前就問世的小說在現在看來依舊具備了進步跟啟發性,Gilman筆下的「她鄉」看似烏托邦,卻給了我們許多的想法︰若我們希望建立一個制度完善、組織縝密、精緻分工的社會,那麼我們必須要拋棄許多「與生俱來」或現行社會教育下既存的種種偏見跟成見。「她鄉」或許不存在,卻也給了我們一個可行的藍圖︰完美或許不可得,但一個朝向公正、進步、均富的社會卻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布魯斯碎碎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