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之所以是巴黎是因為它集合了多種的元素於一身,接納了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思想跟文化背景,所以許多名人選擇了巴黎為他們最後的家,死後也葬在這裡。所以來到巴黎就是要去逛墓仔埔,對,沒錯,就是墓園。
Paris_Cemetery.jpg
其實一開始並沒有把墓園當作要去拜訪的觀光景點,是因為隨意翻到Lonely Planet上面有介紹到「Cimetière du Père Lachaise」這個景點,用的照片又是我最愛的蕭邦,那就走吧!
Cimetière de Père Lachaise
要到這個墓地很簡單,搭地鐵2號或者3號線到「Père Lachaise」這站下車,出站就會看到墓區的牆壁,沿著牆壁走就可以倒入口了;另外2號線也可以搭到「Philippe Auguste」出站,離出口會近一點。進去之後門口就個告示牌清楚標示名人的墳墓在哪個地方。二話不說,就先來看蕭邦吧!
2003_Europe_Paris_021.jpg
之前曾經寫過第一次來這裡找到蕭邦的文章(參考舊作蕭邦與我最接近的時刻),當時還熊熊找不到,耽擱了一會的時間才尋覓到蕭邦。在冬天的巴黎,蕭邦的墳墓顯得格外特別,因為是雪白色的,與附近其他大部分都是灰色的墳墓比較起來,就相當的顯眼。據說波蘭駐法國大使館會每個星期派人來這裡整理蕭邦的墓園,還會定期更換墓碑前面的鮮花,讓蕭邦的墓地更顯得生氣蓬勃。
2003_Europe_Paris_025.jpg

2003_Europe_Paris_026.jpg

2003_Europe_Paris_028.jpg

2003_Europe_Paris_030.jpg
也因為蕭邦的高知名度,這裡常常有很多人會來駐足,所以人氣相當的旺盛。
2003_Europe_Paris_036.jpg

2003_Europe_Paris_042.jpg
這個墓園另外一個名人就是愛爾蘭作家Oscar Wilde,而且他的墳墓相當的特別是希臘神話裡面那個人面獅身的Sphinx的樣式,而且粉絲都在上面直接親吻,留下了眾多的吻痕。「The Sphinx」也是Oscar Wilde的一首詩。(點連結看內容)
2003_Europe_Paris_056.jpg

2003_Europe_Paris_058.jpg

2003_Europe_Paris_059.jpg
不過因為太多人去親這個墓碑了,導致墓碑受到損害,2015年就在墓碑外面架起了玻璃禁止親吻了,不過粉絲就是直接親吻在玻璃上,完全沒在客氣的!2003_Europe_Paris_063.jpg
2015年變成這樣了,還是依舊親親親,親個不停!
20150528_iPhone_Pere_Lachaise_068.jpg

20150528_iPhone_Pere_Lachaise_069.jpg

20150528_iPhone_Pere_Lachaise_070.jpg
Père Lachaise墓區還埋葬了其他許多名人,例如作家Marcel Proust、音樂家George Bizet、作家Molière、歌劇作曲家Vincenzo Bellini、名歌手Edith Piaf、美國搖滾樂團The Doors的主唱Jim Morrison等。雖然是墓園,但是觀光人潮還不少,可以放心前往。
Cimetière du Montparnasse
第二個拜訪的是蒙帕納斯墓區,來這裡也很方便,搭地鐵6號到Edgar Quinet或者Raspail下車就可以到了,地鐵4號線也有到Raspail。這裡當然也葬了相當多的名人,但是最吸引我的則是愛爾蘭作家Samual Beckett。
2003_Europe_Paris_263.jpg

2003_Europe_Paris_265.jpg
墓碑右上角還壓著一張照片,很明顯的就是Beckett最出名的劇本《Waiting for Godot》的劇照,中文翻譯為《等待果陀》。劇中從頭到尾就只有兩個人,不斷地講話、講話、再講話,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等待一個叫做「果陀」的人的到來;最後果陀有出現嘛?當然沒有!記得大學三年級的戲劇課吳新發老師就真的選了這個劇本讓我們念,當時真的是生不如死,哈哈!(吳老師,你在天上若看到我這樣寫不要打我啊,當初我們真的很努力唸,但是有唸沒有懂咩!)
2003_Europe_Paris_266.jpg
Beckett雖然是愛爾蘭人,不過他卻選擇了他媽媽的母語法文作為他創作的語言,他的戲劇、小說還有詩都給當代帶來相當大的影響,身為英文主修的學生說什麼都要來這裡看他一下。
2003_Europe_Paris_261.jpg
蒙帕納斯墓園另外一個知名的人物就是法國歌手Serge Gainsburg,我對他並不熟,但是Lonely Planet寫著:如果說Père Lachaise有Jim Morrison,那麼Montparnasse就有Serge Gainsburg,看來也是個重量級的人物。經過他的墓碑看到了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大家都把巴黎地鐵的票直接丟在他的墓碑上。 
2003_Europe_Paris_268.jpg

2003_Europe_Paris_271.jpg
後來上網查了才知道原來是他在1958年的一首歌曲叫做〈Le Poinçonneur des Lilas〉,描述的就是一個在Lilas車站的剪票員的內心世界,每天就在車站入口剪票,每天剪每天剪,所以內心戲很多,歌迷就把巴黎地鐵票丟在他的墓碑上,所以這是一個要他在另外一個世界也要繼續剪票的概念?YouTube上還找得到這首歌的MV(點連結,歌詞有英文翻譯),可以看到原來五零年代的巴黎地鐵還有剪票員這種工作。不過我的朋友Stephen說這首歌根本就是淫亂的可以,因為主角是個「打洞人」,哈哈!
2003_Europe_Paris_276.jpg
這是另外一位劇作家Eugene Ionesco的墳墓,原來他也葬在這裡。Montparnasse另外兩個著名的人物就是Jean Paul-Sartre跟Simone de Beauvoir,這兩位就不用多作介紹了,都是當代相當著名的哲學家跟思想家,尤其是Simone de Beauvoir更是在女性主義的思潮裡面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們兩個最讓世人津津樂道的是彼此之間的「open relationhship」,所以死了他們也葬在一起。
2003_Europe_Paris_278.jpg

2003_Europe_Paris_279.jpg
Montparnasse墓園還有其他許多名人,包括詩人Charles Baudelaire、作家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作曲家聖桑(Camille Saint-Saëns)、名作家莒哈絲(Marguerite Duras)等,粉絲可以去這個地方好好地瞻仰自己的偶像。

arrow
arrow

    布魯斯碎碎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