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啦,今年奧斯卡金像獎落幕了,獲得八項提名的【斷背山】拿下了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原創配樂跟最重要的最佳導演獎,可惜最佳影片敗給了【衝擊效應】,不過李安已經是我的偶像啦,這種時刻當然要狂賀囉。
對於阿左來說從來沒有對奧斯卡金像獎的動向如此關注,因為美式的藝術品味已經瀰漫了全世界了,不缺我一個人。不過這次不一樣,除了李安是個道地的台灣人之外,還因為【斷背山】描寫一段牛仔之間的同性之情在各地所引發的各種後續效應讓阿左認為這次李安非得獎不可。(上次【臥虎藏龍】我幾乎就呈現完全的冷感)

【斷背山】描述的是保守的六零年代一段發生在懷俄明州兩個牛仔(或者羊仔)之間的故事:一對已婚男子在社會的縫隙中尋求感情的各種可能性。當然,在那種年代他們只能藉著每年幾次的「釣魚之旅」來延續這段情感。現在已經二十一世紀了,距離那種斷背山的日子幾乎已經過了半世紀,我們好像也認為社會應該是開放多元,允許不同形式的感情模式存在;很不幸地,經過【斷背山】的推波助瀾才發現,我們跟當年的斷背山年代並沒有太大的差別。

首先,某個美食專家韓良露女士認為斷背山情節大概只會在四處無人、沒人看管的地方才得以發展,回歸社會之後每個人還是需要在自己的「本分崗位」上就定位站好。按照這種邏輯,大概同性戀都不吃不喝不拉不撒就可以過日子了,而且不需要背負任何的責任。

韓良露的文章 三少四壯集---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斷背山

現實狀況卻是,同性戀依舊被汙名,就算已經承擔了各式各樣的社會責任跟義務(結婚生子繳稅等)斷背山依舊離我們很遠,嚴重者還會被殺被砍。韓女士只能看到斷背山上的同性戀,至於她現實生活周圍認真生活的同性戀通通視而不見。

接著某號稱質報的平面媒體總編輯彭蕙仙女士則在中時的主編部落格寫了一篇令人看了瞠目結舌的文章,可以說是斷背山眾多效應之中最極致的表現。

彭蕙仙的奇文 隨筆與隨想:斷背山的另一邊
 

彭女士文章的重點完全暴露出了某種主流意識形態之下對於同性戀的偏見跟歧視觀點。她認為【斷背山】完全被美化了,而且把異性戀給汙名了!這真是見鬼了,最好是台灣的同性戀有本事已經累積到那麼大的能量可以來汙名主流異性戀婚姻體制。而且跟韓女士一樣,覺得同性戀的感情不需要任何負擔,沒有家庭的壓力,更無須承擔養兒育女的責任。在大家一味讚揚同性情誼之「美好」之際,她有責任需要出來大聲疾呼讓大家知道隱藏在動人愛情之下的其實是對異性戀婚姻體制的不忠跟背叛。一大堆談異性戀出軌婚外情的電影也不見彭女士出來大家撻伐,唯獨兩個牧羊人就讓她如此焦慮不安?

這就是為什麼我認為李安這次非得獎不可?因為【斷背山】是一個功力強大的照妖鏡,把各式各樣主流對於同性戀的偏見跟歧視通通逼出來了。過去有太多的同志電影但都沒有如【斷背山】這樣引起眾多的效應,因為【斷背山】拿下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導演獎,以台灣這麼親美完全被好萊塢養大胃口的藝術水平來說,絕對可以讓媒體大肆炒作,接著各種言論就自然接踵而出了,自然也會有反同性戀的說法。當然我們對這些說法其實都不陌生,只是希望一次到位好了,省得每次都得出來反駁,浪費能量。得獎之後也會有更多人去戲院看這部電影,也不管喜歡或不喜歡,他們都得面對兩個牧羊人在斷背山上的那段情誼,思考「同性戀」這個話題在他們心目中的形象。也不管好或壞,一次通通現形也比隱藏在各個角落不定期發作來的好。阿左期待【斷背山】得獎之後各式各樣的奇文會如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多多益善。就算是打免疫針吧,下次遇到就知道怎麼面對破解了

恭喜李安,也謝謝李安提供了【斷背山】這個超級照妖鏡。

arrow
arrow

    布魯斯碎碎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