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生回家》是一部與鄉愁有關的紀錄片,而鄉愁這個東西,我瞭若指掌。
昨天去了信義威秀看了這部電影,其實早在田中實加開拍的時候就已經從媒體上得知有這部片子,當時也有好幾家電視公司以「灣生」這個主題做過專題報導,那也是我第一次聽到「灣生」這個陌生的名詞。不過等紀錄片真的完成的時候卻沒什麼動機想要進去電影院觀賞,一方面因為得知主要的情節,也因為自己沒什麼電影魂所以就興趣缺缺。
不過前天晚上睡覺之前隨手滑了手機,點到了PTT的阿飄板看到了一篇文章,[經驗] 灣生回家之片山千歲的現身,隔天醒來就決定要買票進去電影院看個清楚。當然,我是個麻瓜,以前是,現在也還是,而且老實說看到那段的時候眼睛已經很模糊了,根本看不清楚前方的大螢幕。
正因明白分離之痛,田中實加堅持,要帶灣生回家......
這部影片讓我感動的是那一段經過七十年之後依然對自己的故鄉念念不忘的情懷,那些灣生再回到出生的地方依舊對那裡的過去侃侃而談,雖然景物不再依舊,人事也已全非,但是七十年前的記憶卻還是如此清晰:房子在這裡、門在那裡、學校在這裡、郵便局在那裏、還有河川、奇萊山、以及木瓜......以至於回到日本只要看到木瓜就想到臺灣!
這樣的鄉愁我懂,非常懂,因為我也是一個離開了自己生長的故鄉最後到了臺北生活的異鄉人,也不過就在嘉義,一個離台北才兩百多公里的地方,每次都是帶著滿滿的鄉愁回去,再帶著滿滿的鄉愁回台北。所以對於「鄉愁」,我是再熟悉不過了!我無法想像這些灣生爺爺奶奶是如何以自己一輩子歲月訴說著對故鄉的懷念,不是十年,不是二十年,不是三十年,而是六十年,七十年,甚至八十年!
大部分的灣生都在二戰結束之後離開臺灣回去他們的「祖國」日本,但也有少數的灣生因為一些因素留在臺灣,本名片山清子的郭清子就是這樣。她一生都在埋怨為何會被自己的親生母親片山千歲拋棄,獨自留在臺灣。那種被留下來面對一切的痛,我也不陌生。不要說七十年,大概十年就已經到臨界點了!所幸這個結局是好的,片山清子得知她的母親一直都沒有放棄她,甚至日本的戶籍謄本裡面也清楚記載她的名字,生命中最遺憾的那個缺口終究被拼湊完整。
等待 或許是沒有邊境的漫長 只要念念不忘 必有回應
我想到了蕭邦,一個二十歲之後就離開了祖國波蘭、終其一生都再也沒有回去故鄉過的音樂家。他的鄉愁應該是滿到破表,滿到整個宇宙都不夠存放。於是他把鄉愁寄託於音樂中:馬厝卡舞曲、波蘭舞曲、敘事曲、前奏曲,甚至練習曲都充滿了各式各樣對於故鄉的懷念跟感情,直到他在巴黎去世!他的鄉愁,回應在一百多年後我們這些聽眾的心裡,而且還會繼續蔓延下去!
這部電影也是一樣,這些灣生告訴我們,曾經有這麼一群人,以出生在臺灣為榮,不管歲月怎麼流逝,不管景物怎麼變化,臺灣都是他們的故鄉,是他們成長的所在。儘管他們在台灣跟日本的歷史當中完全被消音,但《灣生回家》讓我們清楚看到這些上了年紀的爺爺奶奶如何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深愛著臺灣這份土地!
影片最後的音樂非常催淚,以臺灣原住民跟日文當作歌詞真的是非常貼切的組合。謝謝這些灣生爺爺奶奶,讓我們有不一樣的眼界跟態度看待臺灣這片土地。或許我們對它不滿,也有人稱它為「鬼島」,但對這些灣生來說,那是他們日夜期盼歸來的故鄉。
最後一滴淚 念故鄉
- Nov 13 Fri 2015 14:05
一部關於鄉愁的電影:《灣生回家》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